从经营到投资, 如何在信息洪流中做出关键决策?

  • 2025-07-31 19:56:30
  • 861

在今天的视播时代,短视频直播的潮流极大地降低了信息的传播门槛,同时,Ai在内容上的创作能力又极大丰富了各类信息和知识,当然也包括各种虚假信息。

当信息洪流向我们奔涌而来的时候,对经营者和创业者来说,怎么识别和找到关键的信息和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

02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牛商董事长,央视凤凰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泊船瓜洲》是宋朝王安石的经典诗词。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根据洪迈的《容斋随笔》记载,王安石在做这首诗的时候,其中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最早不是“绿”字,而是“到”字。

这是王安石的直觉反应,他用了一个“到”字。

但王安石又发现“到”这个字不是那么准确,缺少意境。

于是,王安石把“到”改成“过”,还是感觉不合适,于是又改成“入”、“满”十几个字,最后才改为“绿”。

因为这个“绿“字,这首诗才成为经典名句,流传千古。

从这首诗的产生过程,就类似于我们在众多信息当中做出决策的过程。

一般来说,经营者往往用自己过去的经验或者直觉去做出直接的反应,它可以帮我们排除掉很多干扰选项。

但是,剩下的选择可能是对的,又可能是错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验证。

当然,这样的验证不是反复犹豫。

无论什么时候,对经营者来说,因为局限于自己的经验,当我们遇到外部有利的机会的时候,如果加上过度思考,反而会失去商机。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做复杂决策的时候,就强调过“70%法则”。

什么意思呢?

他不会等到什么事都100%确定了才做选择,因为基于有限理性的本质,百分之百的信心可能永远不会有。

当不确定性只有30%的时候,贝索斯就会进行决策。

所以,关键的问题在于:怎么去降低不确定性?

过去我们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和集体讨论,像我在负责太太口服液销售的时候,我定期就会去组织调查问题,给客户打电话回访,拜访经销商,有时候还会到门店里询问客户的评价。

今天虽然因为短视频直播和AI生成让信息变得更多了,但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它们来降低复杂决策的不确定性。

核心就是先定义决策因子,明确影响业务的3-5个核心指标是什么?

然后借助于短视频直播在全网广泛布局,无论是搜索平台、信息流平台、电商平台、问答平台都可以测试和收集相关的指标数据。

同时,生成式AI能够实时地从网站、社交媒体、客户评论多个来源抓取和分析海量数据,结合我们提供的核心指标,就可以分析结果,完成一份相对深度的报告,

未来的决策图景就会是短视频直播、AI与经营者的深度协作。

短视频直播作为触达目标用户,检验关键指标,收集数据,AI就负责处理规模庞大、重复性强的数据,而经营者就要专注于更高层次的战略思考和洞察解读。

特别是定义研究方向、提出深刻问题,以及把AI的分析结果转化为执行计划去降低复杂决策的不确定性。

03

接下来,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哪里有判断,哪里就会有噪声。

人们之所以常常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很多时候是因为忽略了“噪声”的影响,就像3G时代的华为也出现了押错宝的情况,一度导致任正非患上了抑郁症。

在现实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思维偏差,比如;

人们容易因为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目标;

容易因为第一印象形成对某个人先入为主的偏见;

容易有选择地吸取外部信息、只记住那些自己认同的观点...

在奥马哈的股东大会现场,我曾三次亲眼目睹巴菲特面对潮水般的市场提问时,始终用财务指标ROE、护城河、安全边际这些核心框架来过滤信息。

如今我们置身短视频与AI交织的信息风暴中,这种“抓关键少数核心要素”的思维方式,对经营者和投资者来说比任何时候都更具价值。

在我的工作中,给企业并购咨询,分析企业投资价值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内外部信息的陷阱。

比如说内部信息迷茫:

一个企业关注的财务指标有几十个上百个,营收、成本、利润率,很多企业家自己都搞不清楚,那作为外部投资者和并购方,如何找到核心要素评估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投资价值?

再看外部信息陷阱:全民创作时代来临,一部手机即可制作传播内容,但海量信息中只有大约12%具备商业决策价值。

特别是带有焦虑/兴奋情绪的内容传播速度是理性分析的6倍,比如说“XX行业寒冬”类的标题党视频容易让企业家陷入群体性误判。

包括AI大模型可以日均生成20万篇“行业分析”,但其中27%包含事实性错误。

所以,信息洪流时代的决策本质,不是处理更多信息,而是建立一套能穿透噪音的“认知过滤网”。

投资决策的本质是对企业价值的预判,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数据金字塔”的筛选机制。

塔尖是不可替代的硬核指标:连续十年的ROE(净资产收益率)的稳定性、自由现金流DCF、管理层薪酬与股东回报的关联度,商业模式与企业组织能力的匹配度等。

这些数据如同企业的“基因序列”,不会因短期舆论而改变。

以巴菲特最关注的财务指标ROE来说,构成与ROE关联有50多个,但是核心指标就是三个:

营业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

通过ROE一分三的财务指标,巴菲特1988年用1/3资金,重仓可口可乐,一直持有至今35年盈利百亿美元,还有2016年投资苹果仓位占比最多50%,盈利千亿美元。

在繁杂的企业经营信息中,找到最核心的关键指标,这是作为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最重要的关键。

决策的终极智慧,不在于收集更多信息,而在于有勇气忽略绝大多数信息,就像巴菲特在2023年股东会上所言:“我每天只读500页资料,但其中490页都是为了确认——真正重要的只有那10页。”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