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放弃路虎揽胜, 转投华为问界M9?
- 2025-07-23 01:09:58
- 132
作为一个经常需要商务接待,同时周末喜欢带家人自驾的 80 后,今年换车时我在传统豪华和新能源之间纠结了很久。最终在试驾了问界 M9 2025 款 大五座后,果断下定 —— 不为别的,就冲它把商务需求和家庭场景平衡得恰到好处。提车两个月,跑了 3000 多公里,既有高速上的长途差旅,也有市区里的日常通勤,还有周末带娃去郊区露营,算是摸透了这台车的脾气。今儿个咱不聊参数不聊配置,就从真实使用场景出发,聊聊这台车到底适合谁。
一、空间:商务接待有排面,家庭出行不将就
第一次坐进 M9 的时候,第一反应是 "这哪儿像台 SUV,分明是移动的头等舱"。5 米 23 的车长、3 米 11 的轴距,光看数据没概念,直到我把副驾调成纯平状态 —— 二排直接多出近 2 米的纵深,客户第一次坐我的车,往零重力座椅上一躺,说了句 "你这比我那台老款揽胜舒服多了,腿能伸直还不憋屈"。平时接送孩子上下学,后排放安全座椅后还有足够空间让老人坐,后备箱放两个 28 寸行李箱加婴儿车毫无压力,上周露营装了帐篷、折叠车、儿童座椅,居然还能再塞个车载冰箱,这装载能力确实超出预期。
对比朋友的路虎揽胜盛世加长版,M9 的空间布局更讨巧。揽胜的纵置发动机占了点机舱空间,后排腿部空间虽然宽敞,但座椅高度和角度偏硬,长时间坐腰有点累;M9 的零重力座椅选装后,腰部和腿部支撑更到位,尤其是跑长途时,客户在车上睡了一路没喊腰疼。不过揽胜的后备箱开口更低,搬重物更省力,这点 M9 的电动尾门虽然方便,但开口高度对小个子来说稍微有点高,我老婆每次拿后备箱最里面的东西都得踮脚。
二、舒适:零重力座椅是亮点,细节设计见真章
选装的零重力座椅套装绝对是这台车的灵魂。副驾后排一键展开后,121° 的腰部角度和 136° 的腿部角度,真有种悬空的感觉,有次连续开了 4 个小时高速,下车后居然没觉得累,以前开轿车跑长途腰早就酸了。主驾后排的准零重力座椅虽然角度没那么大,但 60° 的靠背和 85° 的腿托,也能缓解长时间乘坐的压力,我爸妈坐后排再也不抱怨 "像坐在硬板凳上" 了。
对比传统豪华车,M9 的舒适是 "科技感拉满" 的舒适。车载冰箱虽然容量不大(6.8L),但能放 8 听可乐,夏天接客户时提前冰好饮料,打开扶手后方的开口就能拿,比揽胜选装的冰箱方便多了;25 单元的 HUAWEI SOUND 音响,在后排看电影时配合 32 英寸升降幕布,音效堪比小型影院,上周孩子在后排看动画片,说 "比家里电视还清楚"。不过揽胜的 NVH 静谧性确实有功底,高速 120 码时风噪控制得更好,M9 在胎噪处理上稍逊一筹,走粗糙路面时能听见轮胎碾过石子的声音。
三、智能:车机就像个贴心管家,智驾系统让人越来越依赖
华为的鸿蒙车机确实好用,语音助手 "小艺" 几乎能搞定 90% 的操作,开车时喊一声 "小艺,打开按摩座椅"" 小艺,把温度调到 24 度 ",响应速度比我之前的燃油车快多了。最方便的是和手机的联动,上车自动同步导航,下车前提醒带手机,有次开会忘带手机,车机居然弹出提示" 手机还在车里哦 ",简直是健忘症患者的福音。后排的 MagLink Mini 控制屏像个遥控器,客户坐在后排能自己调节座椅角度、控制幕布,不用我这个司机操心,这点特别适合商务场景。
智能驾驶方面,M9 的华为 ADS 3.3 系统让我从 "不敢用" 变成 "离不开"。高速上开启智驾后,自动跟车、变道超车都很平顺,遇到大货车会自动往右侧偏一点,给足安全感;市区堵车时,跟车距离控制得恰到好处,不会被加塞得烦躁。有次下雨天视线不好,系统提前识别到前方积水,自动减速提醒,比我反应还快。对比揽胜的 L2 级辅助驾驶,M9 在复杂路况下的处理更细腻,比如过环岛时能自动识别车道,不需要频繁接管,不过揽胜的传统机械操控感,对喜欢自己开车的人来说更有乐趣。
四、安全:看得见的防护,摸得着的安心
提车时特意研究了车身结构,铝合金白车身占比超 80%,29 处关键部位用了 2000MPa 热成型钢,虽然不希望用到,但这种 "看不见的安全感" 很重要。实际驾驶中,全向防碰撞系统帮了大忙:有次倒车没注意到后方突然跑过来的小孩,车突然自己刹停,惊出一身冷汗;高速上遇到前车急刹,系统介入的刹车力度很线性,不会让人点头,坐在后排的客户都没察觉差点追尾。
电池安全方面,冬天零下 10 度时,电池预热功能很实用,早上开车不用等很久就能充电;夏天暴晒后充电,也没出现过热保护,这点比朋友的某新势力车型靠谱。对比揽胜的传统燃油车安全体系,M9 的主动安全配置更全面,比如侧向防碰撞的 eAES 系统,有次旁边车道的车突然变道,系统自动帮我修正方向,避免了刮蹭,而揽胜更多依赖驾驶员的反应。
五、动力:增程版足够家用,底盘质感有惊喜
我选的是增程版,平时市区用电,高速用油,综合续航 1300 多公里,完全没有续航焦虑。纯电续航 290 公里,每天上下班来回 50 公里,一周充两次电足够;高速上发动机介入时,噪音控制得不错,比想象中安静,超车时深踩油门,4.9 秒的加速虽说比不上纯电版,但也能轻松超过大货车。底盘用了空气悬架和 CDC 电磁阻尼,过减速带时滤震很干脆,后排不会有多余的晃动,带孩子去郊区走烂路,颠簸感被过滤得差不多,孩子在后排居然没晕车,这点比我之前的轿车好太多。
对比揽胜的 3.0T 发动机,M9 的动力输出更平顺,没有传统燃油车的顿挫感,不过燃油车的声浪和机械感,还是让喜欢驾驶的人更有激情。揽胜的整体主动转向系统在转弯时更灵活,M9 这么大的车身,转弯半径控制得不错,在市区小巷掉头也没想象中困难,但和揽胜比还是稍显笨重。
六、设计:简约大气不张扬,细节之处显用心
外观设计上,M9 的 "鲲鹏展翼" 前脸很有辨识度,贯穿式日行灯晚上点亮时像一道光带,客户第一次见就说 "这车看着就高级,但不浮夸"。车身侧面的光塑曲面简洁利落,没有多余的线条,智能迎宾踏板对老人和小孩很友好,上下车不用迈太高。车尾的贯穿式尾灯中规中矩,比不上前脸的惊艳,但胜在耐看。
内饰是科技与豪华的结合,三连屏看着很有冲击力,操作流畅不卡顿,实木饰板和 Nappa 真皮提升了质感,不过浅色内饰虽然好看,但容易沾灰,家里有孩子的建议选深色内饰。对比揽胜的经典豪华设计,M9 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揽胜的实木和金属饰条是传统奢华感,M9 则是 "未来感豪华",各有千秋。
开了两个月,M9 给我的感觉是 "全能型选手":商务接待时,零重力座椅、大空间、车载冰箱、投影幕布这些配置能撑得起排面;家庭使用时,舒适的座椅、充足的后备箱、智能的车机系统又能满足日常需求。如果你和我一样,需要一台既能应付商务场合,又能兼顾家庭出行的中大型 SUV,M9 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无缺:比如车身太大,市区停车有点麻烦,虽然有自动泊车,但遇到特别窄的车位还是得小心;车机系统功能强大,但有些操作需要学习,对老年人不太友好;选装零重力座椅和激光雷达后,价格接近 60 万,性价比见仁见智。对比路虎揽胜,M9 在科技配置和舒适性上更胜一筹,揽胜则在品牌底蕴和机械质感上有优势,就看你更看重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