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FSD转移欧亚, 欧洲未推先售、中国再被排除, 能救45% 销量?
- 2025-07-29 12:16:42
- 683
据特斯拉欧洲官方账号7月23日消息,特斯拉正式将备受争议的FSD(完全自动驾驶)转移促销计划扩展至欧洲及中东地区,这是该计划首次走出北美市场。然而,这场看似“全球普惠”的政策背后,却暗藏着特斯拉的战略博弈与市场困境。
一、欧洲车主的“甜蜜陷阱”
尽管欧洲车主欢呼可以将FSD转移至新车,但现实却颇为尴尬——特斯拉在欧洲尚未正式推出FSD功能。
车主们花费数万美元选装的FSD,目前只能“沉睡”在新车中,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
更讽刺的是,欧洲法规对自动驾驶的严苛程度远超北美,奔驰的L3级自动驾驶已在德国合法上路,而特斯拉FSD仍被归类为L2级辅助驾驶,事故责任需由驾驶员承担。
这种“技术落差”让欧洲车主陷入两难:既要承担高额选装成本,又无法享受承诺的自动驾驶体验。
二、销量危机下的促销赌博
特斯拉此举的背后,是欧洲市场的持续溃败。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欧洲销量同比暴跌45%,核心原因包括产品线老化、地缘政治抵制以及中国车企的冲击。
比亚迪在欧洲的销量同比暴增340%,大众ID.系列更是以3.2万辆的成绩超越Model Y成为欧洲销冠。
为了扭转颓势,特斯拉将北美惯用的“FSD转移促销”复制到欧洲,试图通过软件捆绑刺激新车销售。但这种策略能否奏效存疑:欧洲消费者对“期货功能”的耐心有限,且柏林工厂产能利用率仅65%,能否满足激增的订单仍是未知数。
三、中国市场的“特殊待遇”
与欧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市场再次被排除在FSD转移计划之外。尽管特斯拉已在中国推出FSD功能,但数据安全法规要求核心AI模型必须在境内训练,而美国政府却禁止相关技术出口。
这种“双重标准”导致中国车主陷入困境:一方面,HW3.0车型无法升级至完整FSD功能;另一方面,6.4万元的选装费用与阉割版体验形成强烈反差。
更值得玩味的是,马斯克曾公开表示FSD入华时遭遇中国车企阻挠,暗示本土竞争对手的技术封锁加剧了落地难度。
四、技术理想与监管现实的碰撞
特斯拉FSD的全球扩张,本质上是技术自信与监管现实的博弈。在挪威,FSD监督版已获批测试;在法国,系统成功通过凯旋门环岛的复杂路况。
但欧盟《自动驾驶汽车责任法案》要求车企对L4级事故承担无限责任,直接延缓了FSD的商业化进程。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数据孤岛”问题同样棘手——特斯拉上海数据中心虽已建成,但核心训练仍依赖美国超算集群,导致算法迭代速度落后本土竞争对手。
这场看似“技术普惠”的政策,实则暴露了特斯拉的全球战略困境:既要应对欧洲市场的销量滑坡,又要平衡中美数据主权的博弈。
当欧洲车主为无法使用的FSD买单、中国车主为功能阉割而不满时,特斯拉或许该反思:技术领先是否真的能掩盖政策妥协的代价?
- 上一篇:中国双航母首次同时现身太平洋
- 下一篇: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