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集团沉默引“权钱交易”质疑 消费者购车陷“资质罗生门”

  • 2025-07-03 22:52:43
  • 523

近日,河南消费者宋先生的购车遭遇引发舆论关注:他在河南思皓购买的的江淮牌小客车,竟发现经销商未获车企授权。在长达一年多的维权中,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集团”)对车辆来源始终“三缄其口”,消费者质疑背后或存在内部人员与经销商的“权钱交易”,事件背后折射出的车企监管漏洞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困境引发社会热议。

“买车变维权”:消费者陷无授权购车困局 2023年11月,宋先生在河南思皓汽车销售公司购买了两辆江淮牌小客车。不久后,因车辆手续问题,他向江淮集团核实经销商资质。令人震惊的是,江淮集团官方明确回应:河南思皓并未获得其销售授权。这一发现犹如“重磅炸弹”——未经车企授权的经销商何以能公开销售品牌车辆?车辆来源是否合法?质量能否保障?一连串疑问让宋先生陷入维权漩涡。

求证无果反生疑云,车企沉默引“权钱交易”猜测 为追查车辆来源,宋先生通过电话和驱车到江淮总部等方式,持续向江淮集团求证,要求解释河南思皓所售车辆的“来路”。然而,从2024年5月至今,江淮集团始终未给出明确答复。消费者直言:“若不知情,为何不彻查?若知情,为何放任?”长期的等待与模糊回应,让宋先生对江淮集团内部是否存在人员与经销商的利益勾连产生强烈怀疑。“车企的沉默,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更像是在掩盖某种‘不能说的秘密’。”宋先生愤慨道。

法律与行业视角:资质存疑背后隐患重重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实来源的权益。若经销商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销售车辆,消费者可能面临潜在风险。更严峻的是,车企若对非授权销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涉嫌监管失职;若涉及内部人员利益输送,则可能触犯法律红线。

行业观察人士分析,该事件暴露出江汽集团和经销商管理体系的两大痼疾:车企对销售渠道的监管漏洞,以及危机公关中的“鸵鸟心态”。“车企的沉默不仅会损害品牌信誉,更可能引发消费者对江汽集团诚信体系的信任崩塌。若类似情况普遍存在,整个江淮汽车集团的秩序都将面临挑战。”该人士警示道。

江淮集团“失声” 事件走向引多方关注 截至发稿前,江淮集团仍未就此事作出公开回应,继续“装聋作哑”。“消费者的权益不能成为企业推诿的牺牲品,更不应沦为权钱交易的遮羞布!

本网将持续追踪事件进展!